严重声明:四川成人高考网欢迎您!本网站为【升学堂】旗下网站,主要为四川成人高考,成人教育,成考,函授和成教(大专•专升本•专科)的考生提供报考指导服务,网站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或四川招生考试网发布为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严重声明:四川成人高考网欢迎您!本网站为【升学堂】旗下网站,主要为四川成人高考,成人教育,成考,函授和成教(大专•专升本•专科)的考生提供报考指导服务,网站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或四川招生考试网发布为准。

细胞的基本功能2-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成人高考医学!

  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试科目中,考生应掌握“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的相关内容。小编根据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将该内容归纳为三个方面:1.兴奋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2.细胞发生兴奋时兴奋性的变化,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具体如下:

  

  一、兴奋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1.刺激:是指能引起细胞或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如光、电、机械及化学等刺激。

  

  2.兴奋和兴奋性

  

  ①兴奋:组织受刺激时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

  

  ②兴奋性:组织及细胞具有对刺激产生生物电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之为兴奋性。

  

  3.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刺激引起兴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定的刺激强度、一定的持续时间、一定的强度一时间变化率。在保持强度一时间变化率恒定的条件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与最小刺激持续时间呈反比关系。如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坐标图上描出,则可得到一条双曲线,称为时间一强度曲线。从该曲线可知,当刺激强度低于某一强度时,无论刺激时间如何延长,也不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这一刺激强度称基强度。两倍基强度的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刺激持续时间称为时值。

  

  4.衡量兴奋性的指标:兴奋性的高低是指兴奋产生的难易程度。衡量兴奋性的高低可用刺激强度做指标。刚刚可以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刺激的阈值,刺激强度高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刺激强度低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组织或细胞产生兴奋所需刺激的阈值越高,说明该组织或细胞的兴奋性越低;反之,说明该组织或细胞的兴奋性越高。因此,阈值的大小与兴奋性的高低呈反比关系。

  

  二、细胞发生兴奋时兴奋性的变化

  

  在细胞接受一次刺激而出现兴奋的当时和以后的一个短时间内,其兴奋性将经历一系列有次序的变化,然后才恢复正常。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一般分为4个时期:

  

  1.绝对不应期:可兴奋组织受到一次刺激而发生兴奋后的较短时间内,无论再受到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相当于神经细胞锋电位的持续时间,组织兴奋性为零,Na⁺通道失活。

  

  2.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后的一段时间内,高于阈强度的刺激能够引起组织产生动作电位。相当于负后电位前半段持续时间, 组织兴奋性低于正常水平, 失活Na⁺通道开始恢复。

  

  3.超常期:相对不应期后,阈下刺激即可引起组织或细胞再次兴奋。组织兴奋性高于正常,相当于负后电位后半段持续时间。Na⁺通道基本复活, 但膜电位的绝对值小于静息电位。

  

  4.低常期:在超常期之后的较长时间内,阈上刺激可引起组织或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组织兴奋性低于正常。相当于正后电位持续时间,Na⁺通道完全恢复,但膜电位的绝对值大于静息电位。

  

  三、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细胞的生命活动自始至终都伴随有电现象,称为生物电。生物电主要有两种形式: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的情况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一般为内负外正。静息电位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称极化。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的过程称为超极化;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少的方向变化的过程称为除极化;当膜内电位由零变为正值,其膜电位与静息电位的极性相反,称为反极化;细胞膜除极化或反极化后,膜电位又向原初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2.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

  

  ①细胞内、外离子的不均匀分布K⁺浓度在细胞内高于细胞外, 而Na⁺浓度则是细胞膜外比膜内要高。

  

  ②静息状态下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

  

  ③Na⁺-K⁺泵维持细胞内外Na⁺、K⁺不对称分布。

  

  3.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可扩布性传播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它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①上升支(除极化时相):细胞膜内电位迅速由静息状态上升至零,并再由零变成正电位,即出

  

  ②下降支(复极化时相):上升支到达高峰后,迅速下降到原来的静息电位水平。

  

  现极化状态的反转。超射值:膜内电位由零变为正的数值。

  

  根据动作电位的变化曲线,可把动作电位分成锋电位和后电位。

  

  锋电位:构成动作电位主要部分的短促而尖锐的脉冲样电位变化。

  

  后电位:锋电位在其完全恢复到静息电位之前所经历的微小而缓慢的电位波动。包括负后电位与正后电位。

  

  负后电位(除极化后电位):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到达静息电位之前所经历的微小而缓慢的电位波动。

  

  正后电位(超极化后电位):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到达静息电位之后所经历的微小而缓慢的电位波动。

  

  4.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

  

  ①上升支的形成:细胞受到有效刺激, 膜除极化达到阈电位时,引起电压门控Na⁺通道开放,Na⁺顺电一化学梯度内流, 直至膜内正电位接近Na⁺平衡电位。

  

  ②)下降支的形成Na⁺通道的迅速失活及电压门控K+通道的开放, 是动作电位复极化的主要原因。

  

  ③Na⁺-K⁺泵的活动,使Na⁺、K⁺重新回到原来的分布状态。

  

  总之,动作电位的上升支主要是钠内流形成的,而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则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

  

  5.动作电位的特点

  

  ①“全或无”现象。

  

  ②脉冲式传导由于不应期的存在,连续的多个动作电位不可能融合在一起,因此两个动作电位之间总是具有一定的间隔,形成脉冲式传导。

  

  ③不衰减性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