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声明:
复苏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和肺)的氧合血液灌流。初期复苏的任务和步骤可归纳为ABC:A(airway):保持呼吸道通畅;B(breathing):进行人工呼吸;C(circulation):建立人工循环。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是初期复苏的主要措施。后期复苏是初期复苏的继续,是借助于器械设备及较先进的复苏技术和知识以争取较佳疗效的复苏阶段。
一、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方法
1.患者平卧,背部须有坚实的物体作为支撑。
2.术者位于患者的一侧。
3.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
4.术者手掌位于按压处,另一手掌置于其上,双臂伸直通过身体重力施于胸骨下部,使胸骨下陷至少5cm后突然放松。如此反复进行,按压频率为100次/分。单人复苏时,按压30次,进行口对口呼吸2次。双人复苏时,按压30次,进行口对口呼吸2次。若有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频率为8~10次/分。心脏按压有效的标志是可触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利用呼气末CO,分压判断心肺复苏更为准确。
二、人工辅助呼吸的操作要领
1.应托起下颌,头后仰,以消除由于舌后坠所致的呼吸道梗阻,也可放置气管插管。
2.操作者以拇指、示指捏闭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对准患者口部用力吹入。
3.以约每5秒钟吹气一次的频率进行。
4.吹气中应注意阻力是否过大,患者胸廓是否起伏,如阻力不大,患者胸廓有起伏,说明辅助呼吸有效。
三、复苏后处理
1.呼吸功能的维持 应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保证氧合功能。如上述功能仍有障碍应行机械性通气治疗,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进行调整。
2.循环功能的稳定 监测循环功能,必要时进行心电图、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尿量监测,务使血压维持正常或稍高于正常水平,以利脑组织的恢复。
3.保持肾功能 预防肾衰竭是主要内容。通过稳定循环来保证肾的灌注压,纠正酸中毒,使用肾血管扩张剂,避免使用损害肾功能的药物,监测尿量、血尿素氮、肌酐等。
4.脑复苏 由于脑组织的代谢率高,耗氧量大,且脑组织本身能量储备有限,故脑组织在心跳骤停后常易受损,且恢复较难。在复苏过程中应随时监测,如有体温升高、肌张力亢进、痉挛、抽搐或惊厥,说明脑组织已有缺氧性损伤,应开始脑复苏。脑复苏主要目的是防止或缓解脑组织肿胀及脑水肿,具体措施为脱水、降温、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1)脱水 以渗透性利尿为主,甘露醇是最常用的药物,速尿为辅助性用药,应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在2.0kPa以上, 血浆清蛋白在30g/L以上。
(2)降温 当心脏停搏时间较长,患者体温、肌张力升高时,应予降温,以脑部为重点,可戴冰帽,将冰袋置于腋窝、腹股沟、颈侧等大血管部位,可以达到全身降温目的,一般将体温降至33~35℃。低温可使代谢率下降,耗氧量降低,从而保护组织细胞的功能。
(3)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预防神经组织的水肿,可早期使用,一般3~4日可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