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声明:
1.民乐《十面埋伏》
【赏析】《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曲,又名《淮阴平楚》。故事取材于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在垓下十面埋伏击败项羽,迫使霸王乌江自刎的故事。琵琶曲通常被分为文曲和武曲两类,此曲就属于武曲中的代表作。可考的最早版本见于华秋苹(1784~1895,江苏无锡人)编的《琵琶谱》,标题为《十面》。如同很多民间音乐一样,这首曲子的作者也已无法考证。
全曲共十三段,分别是:第一段《列营》;第二段《吹打》;第三段《点将》;第四段《排阵》;第五段《走队》;第六段《埋伏》;第七段《鸡鸣山小战》;第八段《九里山大战》;第九段《败阵》;第十段《乌江自勿》;第十一段《众军奏凯》;第十二段《诸将争功》;第十三段《得胜回营》。其中重点段落是《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乐曲激扬,气势磅礴,听之令人荡气回肠,悠然而发悲壮的历史感慨情怀。
2.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由何占豪、陈钢作曲,写于1958年,翌年五月在上海首演。乐曲取材自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吸收浙江越剧唱腔作素材,按戏剧构思布局,全曲以故事中具有代表性的三段剧情——相爱、抗婚和化蝶为主要内容,分成三个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乐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在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方面作出了成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