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声明:
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试科目中,考生应掌握“浆膜腔积液检查”的相关内容。小编根据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将该内容归纳为三个方面:一般性状检查、显微镜检查和化学检查,其中显微镜检查包括细胞、食物残渣和寄生虫和虫卵三部分,化学检查包括胆红素、粪胆原、粪胆素和隐血四部分,具体如下:
一、显微镜检查
1.细胞:
(1)白细胞:正常粪便中不见或偶见中性粒细胞,肠道炎症时增多,其数量多少与炎症轻重及部位有关,小肠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一般<15/HP。结肠炎症时(如细菌性痢疾)可见大量白细胞。过敏性肠炎、肠道寄生虫病时,粪便中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2)红细胞:正常粪便中无红细胞。大量红细胞见于下消化道出血或炎症,如痢疾、慢性结肠炎、结肠直肠癌及直肠息肉等。
(3)上皮细胞:在生理情况下,有少量脱落的肠黏膜上皮细胞随粪便排出,但因多已被破坏,故正常粪便中见不到上皮细胞。结肠炎症时上皮细胞增多。伪膜性肠炎时粪便中可见到黏膜小块。
(4)大吞噬细胞:见于细菌性痢疾和直肠炎症时。
2.食物残渣:正常粪便中可有少量植物细胞、淀粉颗粒、肌纤维等。粪便中有大量未消化食物见于消化不良、胰腺疾病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肠蠕动过快。
3.寄生虫和虫卵:患有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患者粪便中可见到相应的寄生虫虫卵。粪便中有时可见到结肠阿米巴,其为非致病性的共生阿米巴。有病理意义的是溶组织阿米巴及其包囊,应注意鉴别。
二、化学检查
1.胆红素:正常粪便不含胆红素。肠蠕动过快时,由胆道进入十二指肠的胆红素,来不及转换成粪胆原即排出体外,使粪便成为胆黄色;有时以胆绿素形态出现,则粪便呈胆绿色。
2.粪胆原:即粪中的尿胆原,溶血性黄疸时,粪胆原含量显著增加;阻塞性黄疸或肝细胞性黄疸时粪胆原含量显著减少或完全消失。
3.粪胆素:正常为阳性反应。胆汁分泌减退,或胆道部分梗阻时,呈弱阳性反应。完全梗阻性黄疸时,呈阴性反应。
4.隐血:正常粪便隐血阴性,但在进食肉类较多时可呈弱阳性。上消化道出血时,粪便潜血即呈阳性;出血量越多,反应越强烈。成人每日消化道出血≥5~10ml,便潜血试验即可呈(+)。消化道溃疡活动期呈间断(+),消化道肿瘤呈持续性(+),晚期消化道肿瘤(如胃癌)阳性率可达95%。故该试验已被用作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的筛选指标。此外,该试验还有助于诊断早期流行性出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