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声明:四川成人高考网欢迎您!本网站为【升学堂】旗下网站,主要为四川成人高考,成人教育,成考,函授和成教(大专•专升本•专科)的考生提供报考指导服务,网站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或四川招生考试网发布为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严重声明:四川成人高考网欢迎您!本网站为【升学堂】旗下网站,主要为四川成人高考,成人教育,成考,函授和成教(大专•专升本•专科)的考生提供报考指导服务,网站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或四川招生考试网发布为准。

消化系统1-消化管的内容(共6点)☀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

  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试科目中,考生应掌握“消化系统之消化管”的相关内容。小编根据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将该内容归纳为六个方面:1.口腔,2.咽,3.食管,4.胃,5.小肠,6.大肠。具体如下:

  

  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可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临床上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消化管称为上消化管,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为下消化管。消化腺可分为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两种,大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肝和胰。小消化腺是指分布于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摄取食物,进行物理和化学性消化,经消化管黏膜上皮细胞进行吸收,最后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四川成人高考网-专升本-医学综合50.jpg

  

消化管

  

  一、口腔

  

  1.口腔的分部: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前壁为上、下唇,侧壁为颊,顶为腭,底为肌性组织。口腔向前经口裂与外界相通,向后经咽峡通咽腔。口腔借上、下牙弓和牙龈分为前外侧部的口腔前庭和后内侧部的固有口腔两部分。

  

  2.腭扁桃体的位置:腭为固有口腔的顶壁,可分为煎2/3的硬腭和后1/3的软腭。软腭的后缘游离,其中部有垂向下方的突起称腭垂或悬雍垂。腭垂的两侧各有一对弓状的黏膜皱襞,前方的称腭舌弓,后方的称腭咽弓。两弓间的三角形凹陷称腭扁桃体窝,窝内容纳腭扁桃体。

  

  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咽峡。咽峡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窄部,是口腔与咽的分界。

  

  3.牙的形态、构造和牙式

  

  ①牙的形态构造:牙可分为牙冠、牙根和牙颈三部分。牙冠露出于口腔;牙根是嵌入牙槽内的部分;牙颈是牙冠与牙根之间的部分,被牙龈所包绕。牙的构造分为釉质、牙质、牙骨质和牙髓。牙质构成牙的主体,釉质覆于牙冠的牙质表面,牙骨质包于牙根和牙颈的牙质表面。牙冠内部的腔隙称牙冠腔,牙根内的细管称牙根管,此管开口于牙根尖端的根尖孔。牙冠腔与牙根管合称牙腔或髓腔,腔内容纳牙髓。牙髓由神经、血管、淋巴管及结缔组织组成。

  

  ②牙式:人的一生有两组牙,即乳儿期萌出的乳牙和乳牙脱落后萌出的恒牙。乳牙在上、下颌的左、右侧各5个,共20个,恒牙在上、下颌的左、右侧各8个,共32个。临床上,为了记录牙的位置,以被检查者的方位为准,以“+”记号划分成4区,并以罗马数字Ⅰ~Ⅴ标示乳牙,用阿拉伯数字1~8标示恒牙。乳牙和恒牙的数目、名称和排列,用牙式表示如下:

  

  四川成人高考网-专升本-医学综合51.jpg

  

  4.颏舌肌的起止和作用:舌肌为骨骼肌,分舌内肌和舌外肌两部分。舌内肌起止均在舌内,收缩时可改变舌的形态。舌外肌起于舌周围各骨,止于舌内,收缩时可改变舌的位置。舌外肌主要有颏舌肌等,颏舌肌是一对强有力的肌,起自下颌骨体后面的颏棘,肌纤维呈扇形向后上方止于舌正中线两侧。两侧同时收缩使舌前伸,一侧收缩舌尖伸向对侧。如一侧颏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瘫痪侧。

  

  5.口腔腺的位置和开口部位:口腔腺又称唾液腺,位于口腔周围,具有分泌唾液、帮助消化和湿润口腔黏膜的功能。主要有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

  

  ①腮腺:是最大的一对口腔腺,位于外耳道的前下方、下颌支和胸锁乳突肌之间的窝内。借腮腺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2磨牙的颊黏膜上。

  

  ②下颌下腺:位于下颌骨体的内侧,腺管开口于舌下阜。

  

  ③舌下腺:位于口腔底,舌下襞的深面。有一条主导管开口于舌下阜,另有数条小管直接开口于舌下襞。

  

  二、咽

  

  咽是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位于第1~6颈椎前方,上方附于颅底,向下于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续于食管。咽前壁不完整,有开口,分别经鼻后孔、咽峡、喉口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按照咽前方的毗邻,以腭帆游离缘和会厌上缘平面为界,可将咽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咽腔是消化管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

  

  三、食管

  

  1.食管的形态和位置:食管是一前后扁平的肌性管状器官,是消化管各部中最狭窄的部分,长约25cm。自第6颈椎体下缘起自咽,沿脊柱前面下降,经胸廓上口入胸腔,穿膈的食管裂孔,进入腹腔,至第11胸椎左侧连接胃的贲门。食管全长以颈静脉切迹和食管裂孔为标志,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三段。

  

  2.食管的三个狭窄:食管的全长有三处生理性狭窄,第一狭窄位于食管的起始处,距中切牙约15cm;第二狭窄在食管点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cm;第三狭窄在食管穿膈处,距中切牙约40cm。这些狭窄处是食管内异物容易滞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四、胃

  

  胃是消化管的膨大部,其形态和位置的个体变异较大。其上端连接食管,下端连十二指肠。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的前壁右侧与肝左叶和方叶相邻,左侧与膈相邻;将胃向右上掀起,可见胃后壁邻近左肾上部、左肾上腺、胰、横结肠。胃的人口称贲门,连接食管;出口为幽门,连接十二指肠。胃的上缘短而凹,叫胃小弯;下缘较长,凸向左下方叫胃大弯。胃贲门附近的部分称贲门部,贲门的左侧高出贲门的部分叫胃底,胃小弯的最低处,常形成角切迹,角切迹与幽门之间的部分称幽门部。

  

  五、小肠

  

  1.小肠的分部: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上起自幽门,下接续盲肠,长约5~7m。自上而下依次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2.十二指肠的分部:十二指肠为小肠的起始部分,长约25cm,呈“C”形包绕胰头,上接幽门,下续空肠,可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分。上部又称为球部,其壁薄,黏膜面光滑,是十二指肠溃疡和穿孔的好发部位。降部垂直下行于第1~3腰椎体和胰头的右侧,在降部后内侧壁的黏膜上,有十二指肠大乳头,距中切牙约75cm,肝胰壶腹开口于此。水平部横过下腔静脉和第3腰椎体的前方。升部很短,斜向左上,至第2腰椎体左侧转向下移行为空肠。升部与空肠转折处形成的弯曲, 称十二指肠空肠曲。此曲被十二指肠悬肌(T reitz韧带) 固定于腹后壁。十二指肠悬肌是手术中确认空肠起始的标志。

  

  3.空肠与回肠的位置:空肠起自十二指肠空肠曲,回肠续接盲肠。空、回肠借小肠系膜固定于腹后壁。空、回肠之间无明显界限。近侧2/5为空肠,位于腹腔左上部,其管腔较大,管壁较厚,血运丰富,活体上呈淡红色;远侧3/5为回肠,位于腹腔右下部,其管腔较小,管壁较薄,颜色较浅。空肠黏膜环状皱襞高而密,有孤立淋巴结(孤立淋巴滤泡)。回肠黏膜皱襞低而疏,除有孤立淋巴结外,还有集合淋巴结(集合淋巴滤泡)。

  

  六、大肠

  

  1.大肠的分部及形态学上的特点:大肠是消化管的下段,全长1.5m,包括直肠、阑尾、结肠、真肠和肛管5部分。盲肠和结肠有3种特征性结构: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结肠带有3条,由肠壁的纵行肌增厚形成,沿大肠的纵轴平行排列,3条结肠带汇集于阑尾根部。结肠袋是因结肠带短于肠管的长度使肠管皱缩而形成的向外囊状膨出。肠脂垂是沿结肠带两侧分布的许多含脂肪组织的浆膜突起。

  

  2.盲肠的位置:盲肠位于右髂窝内,是大肠的起始段,长约6~8cm,下端为盲端,上续升结肠,左侧与回肠相连接。回肠末端向盲肠的开口,称回盲口。回盲口上、下方,各有一半月形的黏膜皱襞称回盲瓣,是由回肠末端的环形平滑肌增厚并覆有黏膜所构成。其作用为,既可控制回肠内容物进入盲肠的速度,又可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回小肠。

  

  3.阑尾的位置及根部的体表投影:阑尾为一蚓状盲管,一般长约5~7cm,阑尾根部较固定,连于盲肠后内侧壁。阑尾全部被腹膜包裹。阑尾与盲肠相连处是3条结肠带的汇聚点,故手术时沿结肠带追踪是寻找阑尾的可靠方法。阑尾多位于右髂窝内,其根部的体表投影位于右略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称麦氏点,急性阑尾炎时此处有明显的压痛。

  

  4.结肠的分部:结肠介于盲肠与直肠之间,呈“M”形,环绕于空、回肠周围,结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分。

  

  5.直肠的形态和构造:直肠是消化管位于盆腔下部的一段,全长10~14cm。直肠在第3骶椎前方续于乙状结肠,沿骶、尾骨前面下行,穿盆膈移行于肛管。直肠并不直,在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骶曲凸向后,与骶骨的弯曲一致,距肛门7~9cm;会阴曲绕过尾骨尖凸向前,距肛门3~5cm。在冠状面上也有3个不甚恒定的侧曲,一般中间的较大,凸向左侧,而上、下两个凸向右侧。临床行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时,应注意上述弯曲,以免伤及肠壁。

  

  直肠上端与乙状结肠交接处的管径较细,向下肠腔显著扩大,至直肠下部膨大成直肠壶腹。直肠内面有3个直肠横襞,又称Houston瓣,由黏膜及环行肌构成。中间的直肠横襞大而明显,位置较恒定,位于直肠右侧壁上,距肛门约7cm,常作为直肠镜检时的定位标志。上方和下方的直肠横襞多位于直肠左侧壁上。

  

  6.肛管的形态和构造:肛管上续直肠,下端终于肛门,长约4cm。肛管上段的内面有6~10条纵行的黏膜皱襞称肛柱。相邻两肛柱下端有半月形的黏膜皱襞互相连接,称肛瓣。肛瓣与相邻两个肛柱下段围成开口向上的带状隐窝,称肛窦,窦内常积存粪渣,易诱发感染。肛瓣的边缘与肛柱的下端共同围成锯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它是皮肤与黏膜的分界线。齿状线上、下两个区域内的动脉供应、静脉回流、淋巴引流和神经分布等方面均不相同,这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在齿状线下方有宽约1cm的环形区,称肛梳或痔环。肛梳下缘有一不明显的环形浅沟,称白线,是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