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声明:
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科目中,考生应掌握“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的相关内容。小编根据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大纲的要求,将该内容归纳为两个方面:实践的含义和实践的基本特点,其中实践的基本特点包括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和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三部分,具体如下:
一、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改造世界的活动,即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活动;二是探索世界的活动,主要包括研究、观测、调查和侦察等活动。
二、实践的基本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它不是纯粹的精神活动,而是以感性事物为对象的现实的物质活动,因此,实践所具有的直接现实性也就是实践活动的客观实在性。首先,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客体和手段,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其次,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最后,实践能够引起客观世界的某种变化,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给人们提供现实的成果。实践的这一特征,把它同人的主观认识活动区别开来。
2.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与动物本能的、被动的适应性活动不同,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目的性是能动性的主要表现。在人的实践活动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作为目的在实践者头脑中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目的决定着实践者的行为。马克思对此形象地比喻道:虽然蜜蜂建造蜂房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它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本能活动。相反,即使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因为他在实践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所以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的活动。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实践从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任何人的活动都离不开与社会的联系。实践的社会性决定了它的历史性。实践的内容、性质、范围、水平以及方式都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实践又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