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声明:
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科目中,考生应掌握“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的相关内容。小编根据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大纲的要求,将该内容归纳为两个方面: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具体如下:
一、采取决定阶段
1.动机斗争
人的行动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并指向一定的对象。人的行为动机往往以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由于人的需要多种多样并且是不断发展的,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往往存在多种动机。几种动机相互矛盾,就形成了动机斗争。
从形式上看,可把动机斗争分为如下几类;(1)双趋冲突。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择其一的心理状态,称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指必须有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必取其一的心理状态。(3)趋避冲突。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例如,有些班干部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4)多重趋避冲突。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例如,大学生毕业择业时多种选择的冲突,是这类冲突的实例。
2.确定行动目标
目的确定与动机的取舍是相随而行的。目标是指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目标越明确,人的行动就越自觉;目标越远大,它对行动的动力作用越大;目标越深刻,对这一目标所起的意志力也越大。目标确定不仅仅反映出一个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同时也反映出了一个人的世界观和道德水平。
二、执行决定阶段
1.行动方法和策略的选择
目的确定之后,必须考虑如何实现这个目的,为了实现目的,必须选择正确的行动方法和合适的行动计划。
2.克服困难,实现所作出的决定
(1)坚定的信念和世界观是崇高动机的基础,也是克服困难最基本的条件。(2)行动目的的性质对克服困难也有重要意义。(3)对行动胜利的美好前景的憧憬,对行动失败可能招致严重后果的认识也会激励人们去战胜困难。(4)执行计划的坚定性,决不意味着机械刻板地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