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声明:四川成人高考网欢迎您!本网站为【升学堂】旗下网站,主要为四川成人高考,成人教育,成考,函授和成教(大专•专升本•专科)的考生提供报考指导服务,网站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或四川招生考试网发布为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严重声明:四川成人高考网欢迎您!本网站为【升学堂】旗下网站,主要为四川成人高考,成人教育,成考,函授和成教(大专•专升本•专科)的考生提供报考指导服务,网站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或四川招生考试网发布为准。

情绪与意志2-压力与应对方式(共2点)☀成考教育理论考点!

  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科目中,考生应掌握“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内容。小编根据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大纲的要求,将该内容归纳为两个方面:压力和应对方式,具体如下:

  

  一、压力

  

  1.压力的概念

  

  压力这一概念最早于1936年由加拿大著名的生理心理学家汉斯·薛利提出。他认为,压力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形成的。

  

  心理学中目前对压力的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有机体在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威胁时出现的非特异性身心紧张的状态。

  

  2.压力与生理应激

  

  个体在压力状态下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例如,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呼吸急促、激素分泌增加、消化道蠕动和分泌减少、出汗等。加拿大心理学家薛利在20世纪50年代以白鼠为研究对象从事多项压力的实验研究,指出对压力状态下身体反应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警觉反应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由刺激的突然出现而产生情绪的紧张和注意力提高,体温与血压下降,肾上腺分泌增加,进入应激状态。如果压力继续存在,身体就进人第二个阶段,即抗拒阶段,企图对身体上任何受损的部分加以维护复原,所以产生大量调节身体的激素。第三阶段是衰竭阶段,压力存在太久,应付压力的精力耗尽,身体各功能突然缓慢下来,适应能力丧失。可见,压力下的生理反应可以调动机体的潜在能量,提高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和适应能力,从而使机体更有效地应付变化。但过久的压力会使人的适应能力下降。

  

  3.压力与心理反应

  

  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情绪的适度唤起,这是适度的反应,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但过度的心理反应如过分烦躁、抑郁、焦虑、激动不安、愤怒、沮丧、失望、消沉、健忘等,会使人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减弱,表现出消极被动,无所适从。

  

  (1)抑郁。抑郁是一种复合性负情绪,它表现得强烈而持久。抑郁通常不会导致极端行为、人格解体以及严重的思维障碍,但常会使人处于一种消沉、沮丧、失望无助的状态之中,给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抑郁发展为病态后,可分为神经性抑郁症和精神性抑郁症。抑郁症患者持续存在抑郁心境,并伴有焦虑,病程较长。

  

  (2)焦虑。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体验的情绪状态,多半是由于不能实现目标或不能避免某些威胁而引起的。焦虑分为现实性焦虑、神经过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三种。焦虑常与抑郁同时存在,两者在症状上有某些类似之处,如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难于集中、易激怒等;但两者在许多症状上也有明显不同,如在基本心情上,抑郁症患者的持久而深刻的体验是情绪低落;焦虑症患者的基本心情是害怕、不安和紧张。

  

  (3)恐惧。恐惧是一种对常人来讲对一般不该害怕的事物感到畏惧,而尽量采取回避行为的情绪体验。恐惧是人的一种本能,同时也是人学习的一种结果。恐惧可以使人知道吉凶祸福,从而采取措施逃避伤害。但如果恐惧的范围超出寻常,程度比较严重时,就会成为一种心理疾病,如恐高症、动物恐惧、社交恐惧、飞行恐惧等都是一些常见的恐惧症状。恐惧时人会体验到一种令人极其不舒服的情绪,同时会带来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一般认为,恐惧症状的产生与以前的挫折经历有关,此外还与个体的敏感、孤独、胆小和懦弱等性格特征有一定的关系。

  

  (4)狂躁。狂躁又称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是一类以情绪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同时伴有与心境障碍相关联的思维、意志行为障碍。狂躁抑郁症患者往往有情绪的爆发性和行动的冲动性,缺乏自制力,极易兴奋,对人粗鲁,没有社会责任感,有攻击倾向。这类人的心理发育不成熟,易受人挑唆,做事不计后果。

  

  二、应对方式

  

  1.应对方式的概念

  

  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2.应对方式的分类

  

  (1)根据应对方式的针对性分类。拉兹洛斯与弗克曼将应对方式分为对抗、淡化、自控、求助、自责、逃避、计划和自评。

  

  (2)根据应对方式的目的分类。津巴多主张应对方式可分为两种类型:①改变应激源或个体与应激的关系:通过抗争、妥协、逃避等直接的行动或解决问题的活动来达到上述目的。②改变自我而不是改变应激源:通过使用药物、放松、分散注意力、幻想等麻醉自我感觉的活动来改变自我,缓解应激而不是改变应激源。

  

  (3)根据应对方式的表现形式分类。比林斯和穆斯提出应对方式的三种类型:①积极的认知应对;②积极的行为应对;③回避应对。斯通和尼尔提出了八种应对方式的类型:①分散精神;②重新评价环境;③直接行动;④宣泄;⑤接受;⑥寻找社会支持;⑦放松;⑧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