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声明:
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科目中,考生应掌握“想象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的相关内容。小编根据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大纲的要求,将该内容归纳为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
1.再造想象是学生感知和掌握未知事物的有效手段。学生可以借助再造想象摆脱自己狭小的生活圈子,形象地掌握自己不曾感知或无法亲自感知的事物。正像常言所说的,想象可以使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我们可以通过书本描述,利用再造想象去认识我们的祖先,认识人类的发展,了解宇宙、地球和未来的世界,可以知晓各国各地的矿产资源及风土人情,还可以了解空中城市、水下城市等。
2.再造想象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系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真正掌握知识必须有积极的再造想象参与。这是因为学校里的知识多半是通过教师、书本用词或图表、模型介绍给学生的,只有使这种介绍在学生头脑里形成了与概念相应的形象,才能理解和掌握,否则只能停留在机械识记的水平上。
3.再造想象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再造想象也是政治思想教育的好帮手。用生动的语言对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科学家等的描述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从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感染性。榜样教育就是利用再造想象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比较好的形式。可见,任何学科都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
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1.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使想象活动的发展有坚实的基础。表象贫乏,想象也会枯竭。在观察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形成学生鲜明而生动的表象,正是学生形成“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丰富想象的基础。
2.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必须以丰富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教育实践经验也证明,知识经验越丰富的学生,头脑越充实,想象越广阔。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努力学好各科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发展想象力创设良好的条件。
4.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敢想是敢做的起点,幻想是创造想象的必要条件。对学生的幻想,不应讽刺讥笑,应该珍视、鼓励、引导,帮助他们把幻想转变成理想,把幻想同创造想象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