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声明:
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试科目中,考生应掌握“尿液检查”的相关内容。小编根据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将该内容归纳为三个方面:一般性状、显微镜检查和蛋白尿的概念、分类及临床意义。今天我们将详细讲解“尿液检查的显微镜检查”,此内容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体和尿沉渣计数六部分,具体如下:
取新鲜混匀尿液10ml于试管内,以1500r/min离心沉淀5分钟,弃除上清液,剩0.2ml沉渣,倾于玻璃片上覆以盖片镜检。
一、红细胞:正常人尿沉渣镜检每高倍视野0个或偶见,如平均>3个,尿外观正常者,即称镜下血尿。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结核、肾结石、肾肿瘤、肾盂肾炎及膀胱炎或血友病。
二、白细胞:正常人尿沉渣镜检每高倍视野0~5个,轻度增多见于急性肾炎时,明显增多见于泌尿系统感染(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
三、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所见少量上皮细胞(扁平和移行细胞),系肾、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处脱落混人。肾实质损害(急、慢性肾炎、肾小管坏死性病变)时可见到肾小管上皮细胞(又称小圆上皮细胞)。此类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时,胞浆中充满脂肪颗粒,称脂肪颗粒细胞;肾充血、梗塞、血红蛋白沉着时,该细胞中含棕色颗粒,即含铁血黄素颗粒。另外,在尿中还可见到另外两种上皮细胞,一是移行上皮细胞,正常偶可见到,若大量出现,则见于输尿管、膀胱、尿道炎;另一种是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又称扁平上皮细胞,多见于成年女性,少量无意义,大量提示尿道炎。
四、管型: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1.细胞管型:管型内含细胞或细胞碎片,所含细胞量大于管型体积1/3时称为细胞管型。按管型中所含细胞种类分为:①上皮细胞管型:提示急性肾小管坏死、肾淀粉样变性、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重金属、化学物质中毒。②红细胞管型:常见于泌尿系统出血(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血型不合的输血、肾梗塞、肾血栓及狼疮性肾炎)。③白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有感染。
2.颗粒管型:肾实质病变的变性细胞分解产物或血浆蛋白崩解的颗粒聚集于管型中构成。见于慢性肾炎、急性肾炎后期。
3.透明管型:主要由肾小管分泌的T-H糖蛋白构成。健康人尿中偶见,发热、麻醉、剧烈运动和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高血压及心衰时增多。
4.蜡样管型:由颗粒管型衍化而来,系细胞崩解的终产物,也可由淀粉样变性的上皮细胞溶解后形成。它的出现提示局部肾单位有长期阻塞性少尿或无尿现象,肾小管病变重,预后差。见于慢性肾炎晚期、肾衰或肾淀粉样变性。
5.脂肪管型:管型基质中含脂肪滴,系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的产物,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和中毒性肾病。
6.细菌管型:含有大量细菌、真菌的管型,见于感染性疾病。
7.结晶管型:含盐类、药物等化学物质结晶的管型。
8.其他类似管型的物质:类圆柱体、黏液丝等。
五、结晶体:尿中盐类结晶的析出,取决于该物质饱和度和尿的pH、温度及液体物质的浓度。常见的尿酸、草酸钙、碳酸盐类一般无临床意义,但若经常出现于新鲜尿中并伴有较多红细胞,应考虑结石的可能。急性肝坏死时,尿中可出现亮氨酸、酪氨酸结晶,磺胺药结晶对临床用药有参考价值。
1.参考值:白细胞<100万/12h,红细胞<50万/12h,管型(透明)<5000/12h
2.意义:各类肾炎患者尿中细胞和管型数均有增加,肾盂肾炎、尿路感染以及前列腺炎时的细胞数明显增加。
六、尿沉渣计数--Addis计数:指12小时尿沉渣中有机物的数量。
1.易在碱性尿中出现的结晶体有:磷酸钙、碳酸钙等。
2.易在酸性尿中出现的结晶体有:尿酸晶体、草酸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