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声明:
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试科目中,考生应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的相关内容。小编根据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将该内容归纳为三个方面: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特征、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下丘脑的功能,具体如下:
一、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特征
从中枢发出的自主神经在抵达效应器官前必须先进入周围神经节(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支配是一个例外),此纤维终止于节内神经元上,由节内神经元再发出纤维支配效应器官。由中枢发出的纤维称为节前纤维,由节内神经元发出的纤维称为节后纤维。交感神经节离效应器官较远,因此节前纤维短而节后纤维长;副交感神经节离效应器官较近,有的神经节就在效应器官壁内,因此节前纤维长而节后纤维短。
交感神经起自脊髓胸腰段的外侧柱。副交感神经的起源比较分散,其一部分起自脑干的缩瞳核、上唾液核、下唾液核、迷走背核和疑核,另一部分起自脊髓骶部相当于侧角的部位。
表2-10-1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生理作用
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
1.两者对器官的作用往往相拮抗。
2.对某些效应器官的作用是一致的。
3.对效应器官有持久的紧张性作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有持续地向所支配器官发放低频的神经冲动,以维持这些器官一定程度活动的特点,称为紧张性作用。
4.外周作用与效应器功能状态有关。
5.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生理意义:调动机体各器官系统的贮备,使机体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这类反应称为应急反应。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生理意义:保护机体,促进机体恢复和消化吸收,积蓄能量,也有利于生殖。
三、下丘脑的功能
1.体温调节。
2.水平衡调节。
3.调节摄食行为。
4.影响情绪反应。
5.对垂体及其他内分泌功能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