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声明:
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试科目中,考生应掌握“神经系统检查”的相关内容。小编根据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将该内容归纳为五个方面:肌力的分级;肌张力的概念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共济运动的概念及检查方法;浅感觉、深感觉检查的内容与方法;生理反射(深、浅)、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今天我们将详细讲解“肌张力的概念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此内容包括肌张力增高和肌张力降低,其中肌张力增高含痉挛状态和铅管强直样两部分,具体如下:
肌张力的概念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肌张力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和被动运动时遇到的阻力,其实质是一种牵张反射,即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产生的收缩反应,这种收缩是通过反射中枢控制的,检查时根据触摸肌肉的硬度以及伸屈其肢体时感知肌肉对被动伸屈的阻力作判断。
一、肌张力增高:肌张力增高,肌肉坚实,伸屈其肢体时阻力增强。可分为:
1.痉挛状态:在被动伸屈其肢体时,起始阻力大,终末突然阻力减弱,称折刀现象,为锥体束损害现象。
2.铅管强直样:伸屈其肢体时,始终阻力增加,称铅管样强真,为锥体外系损害现象。
二、肌张力降低:肌张力降低,肌肉松弛,伸屈其肢体时阻力低,关节运动范围扩大,见于周围神经炎、前角灰质炎和小脑病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