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声明:四川成人高考网欢迎您!本网站为【升学堂】旗下网站,主要为四川成人高考,成人教育,成考,函授和成教(大专•专升本•专科)的考生提供报考指导服务,网站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或四川招生考试网发布为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严重声明:四川成人高考网欢迎您!本网站为【升学堂】旗下网站,主要为四川成人高考,成人教育,成考,函授和成教(大专•专升本•专科)的考生提供报考指导服务,网站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或四川招生考试网发布为准。

腹部检查4-腹部触诊的8个主要内容☀成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辅导

  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试科目中,考生应掌握“腹部检查”的相关内容。小编根据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将该内容归纳为六个方面:腹部的体表标志与分区腹部膨隆的临床意义腹壁静脉曲张的血流方向判断与临床意义;腹部触诊的主要内容;腹部听诊的内容和临床意义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腹膜炎、肝硬化与腹水、急性阑尾炎及肠梗阻的主要症状与体征。今天我们将详细讲解“腹部触诊的主要内容”,此内容主要包括腹壁紧张度;液波震颤;振水音;压痛、反跳痛;肝脏的检查方法、内容和异常肿大的临床意义;脾的检查方法、内容和异常肿大的临床意义;胆囊的检查方法及Murphy征的临床意义;腹部包块的检查方法、内容和临床意义等八部分,具体如下:

  

  腹部检查以触诊最为主要。触诊时被检查者应排尿后取低枕一般卧位,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两腿屈起并稍分开,使腹壁肌肉放松,作张口缓慢腹式呼吸。检查顺序应结合问诊,从健康部位开始,逐渐移向病变区域。一般常规体检先从左下腹开始,循逆时针方向,由下而上,先左后有,由浅人深,将腹部各区仔细进行触诊,并注意比较病变区与健康部位的不同。

  

  触诊内容主要包括腹壁紧张度、有无压痛和反跳痛、腹部包块、液波震颤、振水音及肝脾等腹内脏器情况。

  

  一、腹壁紧张度:正常人腹壁有一定张力但触之柔软。较易压陷,称腹壁柔软,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可使全腹或局部紧张度增加、减弱或消失。

  

  1.腹壁紧张度增加:按压腹壁时,阻力较大,有明显抵抗感。多为腹腔内有急性炎症,刺激腹膜引起反射性腹肌痉挛,使腹壁变硬,称腹肌紧张。腹肌紧张可分弥漫性或局限性。弥漫性腹肌紧张多见于胃肠道穿孔或实质脏器破裂所致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此时腹壁常强直,硬如木板,称板状腹。局限性腹肌紧张多系局限性腹膜炎所致,如右下腹壁紧张多见于急性阑尾炎。腹膜慢性炎症,使腹膜增厚,全腹紧张,触诊有时如揉面团一样,称揉面感,常见于结核性腹膜炎、癌肿的腹膜转移,腹腔容量增大时,不引起腹痛,而炎症所致者可引起腹痛。

  

  腹肌紧张虽然是诊断腹膜炎的重要体征,但对小儿腹部触诊时,因恐惧可使腹壁反应敏感;而年老体弱、腹肌发育不良者,当腹腔内有炎症时,可使腹壁反应迟钝,故在判断时应注意。

  

  2.腹壁紧张度减低或消失:按压腹壁时,感到腹壁松软无力,多为腹肌张力降低或消失所致。全腹紧张度减低,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刚放出大量腹水者,也可见于身体瘦弱的老年人和经产妇。全腹紧张度消失,见于脊髓损伤所致腹肌瘫痪和重症肌无力等。

  

  二、液波震颤: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时,如用手拍击腹部,可有波动感,称液波震颤。以此法检查腹水,需有3000~4000ml以上液量才能查出,不如移动性浊音敏感。

  

  三、振水音:在胃内有多量液体及气体存留时可出现振水音。若在清晨空腹或餐后6~8小时以上出现此音,提示幽门梗阻或胃扩张。

  

  四、压痛、反跳痛

  

  1.压痛:正常腹部在触诊时一般不引起疼痛,重按时仅有一种压迫感,称为压痛。触诊出现压痛的部位多表示所在内脏器官或腹壁有病变存在,如炎症、结核、结石、肿瘤等病变引起。压痛可分为广泛性压痛和局限性压痛。广泛性压痛见于弥漫性腹膜炎;局限性压痛见于局限性腹膜炎或局部脏器的病变。若压痛局限于一点时,称为压痛点。明确而固定的压痛点,是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依据。如麦氏(McBurney) 点(右骼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交界处) 压痛多考虑阑尾炎; 胆囊区压痛考虑胆囊病变。

  

  2.反跳痛:用一两个手指(多用拇指)逐渐用力压迫腹部某一局限部位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给患者以短暂的适应时间,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此时患者感觉腹痛加重,并有痛苦表情,称为反跳痛,表示炎症已波及腹膜壁层。临床上把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统称为腹膜刺激征,是急性腹膜炎的可靠体征。

  

  五、肝脏的检查方法、内容和异常肿大的临床意义

  

  1.检查方法:触诊可用单手或双手触诊法。

  

  ①单手触诊法:较为常用,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右上腹部估计肝下缘的下方,掌紧贴腹壁,自脐水平线以下开始,逐步向上移动右手,触诊时嘱病人做均匀而较深的腹式呼吸,随患者呼气时,右手逐渐压向腹深部;吸气时,腹壁隆起,手指向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触到肝缘或肋缘为止。

  

  ②双手触诊法:在单手触诊的基础上,将左手掌的四指平放于患者右腰部后方,相当于第11、12肋骨与其稍下的部位,大拇指张开,置于季肋上,右手下压时,左手向前托起肝便于右手触诊。

  

  ③钩指触诊法:适用于儿童和腹壁薄软者。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者右肩旁,面向其足部,将右手掌搭在其右前胸下部,限制右下胸扩张,右手的2~5指变成钩状,被检者做深呼吸时,随吸气而触到肝下缘。

  

  2.内容及临床意义:触及肝时,应详细描述其大小、质地、表面、边缘、压痛及搏动等。

  

  ①大小:正常成人的肝一般摸不到,但腹壁松软或体瘦的人,当深吸气时在右肋缘下可触及肝约1cm以内;剑突下多在3cm以内,质软,表面光滑,无压痛。肝下缘超过上述标准,可能是肝肿大,也可能是肝下移,要结合肝上界的位置,如肝上界正常或升高,则提示肝肿大,若肝上界相应降低,则为肝下移,例如肺气肿、右侧胸腔积液及腹壁松弛、内脏下垂等所致的肝下移。肝肿大可分为弥漫性或局限性,弥漫性肝肿大常见于肝炎、肝淤血、血吸虫病等;局限性肝肿大见于肝脓肿、肝肿瘤及肝囊肿等。肝缩小见于急性或亚急性坏死、晚期肝硬化。

  

  ②质地:一般将肝质地分为三个等级:质软(如触及嘴唇样感觉)、质韧(中等硬,如触鼻尖)和质硬(如触额部)。正常肝质地柔软如触噘起之口蜃,急性肝炎及脂肪肝时质地稍韧;慢性肝炎、肝淤血质韧如触鼻尖;肝硬化质硬;肝癌质最坚硬;肝脓肿或肝囊肿有液体时呈囊性感,大而表浅者可能触到波动感。

  

  ③表面:正常肝表面光滑;肝硬化时表面可略不平,有时可触及小结节;肝表面高低不平,有结节样隆起,见于肝癌、多囊肝;若肝表面呈大块状隆起,见于巨块型肝癌、肝脓肿和肝包虫病。

  

  ④边缘:正常肝边缘稍锐利或稍圆钝,肝硬化时边缘锐利,充血性肝肿大边缘圆钝,肝癌时边缘不规则。

  

  ⑤压痛:正常肝无压痛,当肝包膜有炎症反应或肝肿大使肝包膜张力增加,则肝区有压痛。轻度弥漫性压痛见于急性肝炎、肝淤血,局限性明显压痛见于较表浅的肝脓肿、肝肿瘤。

  

  ⑥搏动:正常肝以及因炎症、肿瘤等原因导致肝肿大均无搏动。右房室瓣关闭不全或罕见的肝动脉瘤时,肝表面可触及扩张性搏动,当患较大的腹主动脉瘤时,肝可有传导性搏动,前者向四周扩散,后者只向一个方向传导。

  

  六、脾的检查方法、内容和异常肿大的临床意义

  

  1.检查方法:脾明显肿大而位置又较表浅,用浅部触诊法就可以触到。若脾位置较深或腹壁较厚,则用双手触诊法,患者仰卧,医生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左胸下部第9~11肋处,试将脾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左侧腹部,与肋弓成垂直方向,自下而上随患者的腹式呼吸进行触诊检查。脾轻度肿大而仰卧位不易触到时,可嘱患者改用右侧卧位检查,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大量腹水时用冲击法检查。触诊内容及要领与肝触诊相同。

  

  2.异常肿大的临床意义:正常脾不能触及,当内脏下垂、左侧胸腔大量积液或气胸时膈下降,可使脾下向下移位而被触及,除此之外,若能触及脾则提示脾肿大。测量方法:脾肿大不超过脐水平时,可沿左锁骨中线测量肋下缘至脾下缘的距离(以厘米表示);脾肿大超过脐水平时,可用三线记录法:

  

  I线:又称甲乙线,测量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叉点至脾下缘的距离。

  

  Ⅱ线:又称甲丙线,测量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叉点至脾最远点的距离。

  

  Ⅲ线:又称丁戊线,表示脾右缘到前正中线的距离,超过正中线以“+”号表示,未超过则以“一”号表示。

  

  临床上常将肿大的脾分为轻度、中度、高度肿大。深吸气时,脾在肋下不超过2cm者为轻度肿大;脾肿大超过2cm至脐水平线以上者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即巨脾。

  

  脾肿大的原因包括:传染病或严重感染:如病毒性肝炎、伤寒、粟粒性结核、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及急性疟疾等可致轻度肿大,肿大之脾质软,疾病治愈后多可在短期内回缩至正常大小;在慢性感染或短期内重复感染者,如慢性疟疾、黑热病及血吸虫病等,可使脾中度或高度肿大,且质地较硬。充血肝内性或肝外性门静脉梗阻:引起门静脉高压,均可致充血性脾肿大,呈中度或高度肿大,质地坚韧,见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造血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溶血性黄疸、淋巴瘤及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可致脾中度肿大,质地较硬;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可致脾高度肿大。循环障碍:如心力衰竭。囊肿和肿瘤:脾肿瘤很少见。恶性肿瘤以肉瘤为多,脾内转移癌较罕见。脾表面不平滑、结节或凹凸不平,并可引起脾脏的变形,见于淋巴肉瘤和恶性组织细胞病。一般性脾肿大不引起压痛,这与脾包膜松弛有关。当脾周围炎症或脾脓肿、脾梗塞时,炎症累及脾包膜及壁层腹膜,则可出现脾区压痛。

  

  七、胆囊的检查方法及Murphy征的临床意义

  

  1.检查方法:胆囊触诊用单手滑行触诊法,要领同肝触诊。正常胆囊不能触到。胆囊触痛检查方法:医生将左手掌平放在患者的右肋,拇指放在胆囊点用中等压力按压腹壁,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呼吸, 如果深吸气时患者因疼痛而突然屏气, 则称胆囊触痛征(Murphy征) 阳性。急性胆囊炎, 由于发炎的胆囊随深吸气时膈肌下降,胆囊下移,碰到正在加压的手指会引起疼痛。

  

  2.内容和异常肿大的临床意义:胆囊肿大时,在右肋弓与腹直肌外缘交界处可触到一梨形或卵圆形且张力较高的随呼吸上下移动的肿块,质地视病变性质而定。如胆囊肿大,有囊性感且压痛明显者,见于急性胆囊炎;胆囊肿大有囊性感而无压痛者,见于壶腹周围癌;如胆囊肿大,有实体感,见于胆囊结石或胆囊癌。

  

  八、腹部包块的检查方法、内容和临床意义

  

  1.检查方法:腹腔内肿大或异位的脏器、肿瘤、囊肿或脓肿及炎性组织粘连或肿大的淋巴结等,均可形成包块。如触到包块,要鉴别其来源于何种脏器,是炎症性还是非炎症性,是实质性还是囊性,是良性还是恶性,在腹腔内还是在腹壁上,左下腹包块要注意与粪块鉴别。

  

  2.内容和临床意义

  

  ①正常腹部可触到的包块:正常人,尤其是体质肖瘦者腹腔内某些脏器可以被触及,应注意与病理包块鉴别。a.腹直肌肌腹及腱划:易误诊为腹壁肿物或肝缘,但其在中线两侧对称出现较浅表,于抬头腹肌紧张时更明显,可与肝脏及腹腔内肿物区别。b.腰椎椎体及骶骨岬:形体消瘦及腹壁薄软者,在脐附近中线位常可触到骨样硬度的包块,易误诊为后腹壁肿瘤。c.乙状结肠粪块:尤其在便秘或结肠痉挛时更易发现,呈粗索条状物,可移动。d.横结肠;呈稍向下弯曲的光滑索条状物,无压痛,可被手指推动。若向下弯曲呈U字形,见于显著内脏下垂者,而应与肝缘区别。e.盲肠:正常时触之如圆柱状,表面光滑,无压痛,可向两侧移动,压之可出现咕噜响声。

  

  ②异常包块:如在腹部触到上述内容以外的包块,应视为异常,多有病理意义。触到包块时应注意:a.部位:根据包块的位置推测包块可能来源于哪个脏器,如右腰部触及包块,考虑为右肾下极或升结肠肿块,但也可能为转移性肿瘤。带蒂的包块或肠系膜、大网膜的包块位置多变。肠管分布区的较大包块,若不伴有肠梗阻现象,多来源于肠系膜、大网膜、腹膜或腹膜后的脏器。b.大小:凡触及包块均要用尺测量其上下(纵长)、左右(横径)和前后径(深厚),其大小以厘米记录,明确体积便于动态观察。也可用实物比拟其大小,如鸡蛋、拳头、核桃及黄豆等。如包块大小变异不定,甚至消失,则可能是痉挛充气的肠袢引起。c.形态:要摸清包块的形状如何,轮廓是否清楚,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边缘是否规则,有否切迹等。如触及表面光滑的圆形包块,多提示为膨胀的空腔脏器或良性肿物;触及形态不规则包块,且表面呈结节形状或凸凹不平,多考虑恶性肿瘤、炎性肿物或结核包块;条索状或管状肿物,且形态多变者,多为蛔虫团或肠套叠;肿大的脾脏内侧可有明显的切迹。d.质地:肿块若为实质性的,其质地可能柔软、中等硬或坚硬,见于肿瘤、炎性或结核浸润块,坚硬包块多为癌肿,如肝癌、胃癌。若为囊性包块,其质地柔软,见于囊肿、脓肿及卵巢囊肿和多囊肾等。e.压痛:炎症性包块及部分肿瘤有明显压痛,无压痛的包块多系囊肿。f.搏动:消瘦者可在腹部触到动脉的搏动,见于动脉瘤。g.移动度:如包块随着呼吸上下移动,多为肝、脾、肾、胆等,如包块随体位移动或用手推动者,可能来自胃、肠或肠系膜,移动范围较广且距离较大,见于带蒂的肿物、游走脾、游走肾等。腹腔后肿瘤及炎症性肿块一般无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