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声明:
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试科目中,考生应掌握“腹部检查”的相关内容。小编根据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将该内容归纳为六个方面:腹部的体表标志与分区;腹部膨隆的临床意义;腹壁静脉曲张的血流方向判断与临床意义;腹部触诊的主要内容;腹部听诊的内容和临床意义;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腹膜炎、肝硬化与腹水、急性阑尾炎及肠梗阻的主要症状与体征。今天我们将详细讲解“腹部的体表标志与分区”,此内容主要包括体表标志和腹部分区,具体内容如下:
检查腹部首先要熟悉腹部脏器的部位及其在体表的投影,顺序进行视、触、叩、听诊,防止遗漏。
一、体表标志
1.肋弓下缘肋弓系由第8~10肋软骨连接形成的肋弓,其下缘为腹部体表的上界,常用于腹部分区及肝脾测量和胆囊的定位。
2.胸骨剑突是胸骨下端的软骨,是胸部体表的上界,常为肝脏的测量标志。
3.腹上角:为两侧肋弓至剑突根部的交角,用于判断体型及肝脏测量。
4.脐:腹部中心,向后投影相当于第3~4腰椎之间,是腹部四区分法的标志。
5.髂前上棘:髂嵴前上方突出点。为腹部九区分法标志及常用骨髓穿刺部位。
6.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下缘交界处为胆囊点。
7.腹中线:即解剖上的腹白线,自前正中线延伸至耻骨联合。
8.腹股沟韧带:两侧腹股沟韧带与耻骨联合上缘共同构成腹部体表的下界,此处为寻找股动脉、股静脉的标志。
9.肋脊角:背部两侧第12肋骨与脊柱所形成的夹角,为检查肾叩痛的位置。
二、腹部分区:临床用体表标志将腹部划分成不同区域,对诊断疾病起很大作用。临床常用九区分法和四区分法。
1.九区分法:井字形分区,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成九个区,上水平线为两侧肋弓下缘连线,下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的连线;左、右两条垂直线是在髂前上棘至腹正中线连线的中点上所作的垂直线。这四条线相交将腹部分成九个区,各区的脏器分布如下:
①右上腹部(右季肋部):肝右叶、胆囊、结肠肝曲、右肾及右肾上腺等。
②右侧腹部(右腰部):升结肠、空肠、右肾。
③右下腹部(右髂部):盲肠、阑尾、回肠下端、淋巴结、女性的右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的右侧精索。
④上腹部:肝左叶、胃、十二指肠、横结肠、大网膜、头和胰体及腹主动脉。
⑤中腹部(脐部):下垂的胃或横结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腹主动脉、输尿管、大网膜、肠系膜及淋巴结。
⑥下腹部(耻骨上部):回肠、输尿管、胀大的膀胱、增大的子宫、乙状结肠。
⑦左上腹部(左季肋部):胃、脾、结肠脾曲、胰尾、左肾及左肾上腺。
⑧左侧腹部(左腰部):降结肠、空肠、回肠、左肾。
⑨左下腹部(左髂部):乙状结肠、女性的左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的左侧精索、淋巴结。
2.四区分法:即十字形法,以脐为中心划一水平线和一垂直线,两线相交,把腹部分成四区。
①右上腹部:肝、胆囊、幽门、十二指肠、小肠、胰头、右肾、右肾上腺、结肠肝曲、大网膜、部分横结肠及腹主动脉。
②右下腹部:盲肠、阑尾、部分升结肠、小肠、膨胀的膀胱、淋巴结、增大的子宫、女性的右侧输卵管和卵巢、男性的右侧精索、右输尿管。
③左上腹部:肝左叶、脾、胃、小肠、胰体、胰尾、左肾、左肾上腺、结肠脾曲、部分横结肠、腹主动脉、大网膜。
④左下腹部:乙状结肠、部分降结肠、小肠、左输尿管、膨胀的膀胱、淋巴结、增大的子宫、女性左侧卵巢和输卵管及男性的左侧精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