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声明:
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试科目中,考生应掌握“肺和胸膜”的相关内容。小编根据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将该内容归纳为8个方面:1.正常胸部叩诊音的特征及分布部位;2.正常肺下界的位置、肺底移动范围及临床意义;3.肺部病理性叩诊音;4.正常呼吸音的特征及分布;5.异常呼吸音的概念及临床意义;6.肺部啰音的分类、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7.胸膜摩擦音的特点及临床意义;8.肺实变、肺不张、肺气肿、胸腔积液及气胸的主要症状与体征。今天我们将详细讲解“胸膜摩擦音的特点及临床意义”,胸膜摩擦音的特点和胸膜摩擦音的临床意义两部分。具体如下:
正常胸膜表面光滑湿润,呼吸运动时不产生音响。当胸膜由于炎症纤维素渗出或肿瘤等原因变得粗糙不平时,导致呼吸时两层胸膜互相摩擦,便可出现一种干燥的、继续的、接近表面的声音,颇似用一手之掌心贴在耳孔,而用另一手指摩擦其手背时所发出的声音。
一、特点:吸气、呼气均可听到,一般在吸气末或呼气开始时较为明显,深呼吸及听诊器件用力加压可使其加强,屏气时消失。胸膜摩擦音有时在极短时间内可出现、消失或再出现,亦可持续存在数日或更久。摩擦音可发生在胸膜的任何部位,肺移动范围最大部位,即前下侧胸壁最常听到。
二、临床意义:常见于急性纤维素性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肿瘤、尿毒症等,也可并发于肺炎、肺梗死、严重脱水患者。